发布时间:2025-08-10 11:42:36
最近更新:2025-08-10 11:42:36
发布来源:微析技术研究院
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仅作阅读参考。如需专业数据知识指导,请联系微析在线工程师。
相关服务热线: 156-0036-6678 微析检测业务区域覆盖全国,专注为高分子材料、金属、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提供大型仪器测试、性能测试、成分检测等服务。
三方检测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其漆膜附着力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涂层产品的质量判定与应用安全。漆膜附着力是衡量涂层与基材或涂层间结合强度的核心指标,影响着涂层的防腐、装饰及耐用性。为保证检测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三方机构需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检测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三方检测中常用的漆膜附着力检测方法,包括原理、操作流程及适用场景。
划格法:最常用的涂层附着力快速检测方法
划格法是漆膜附着力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对应标准包括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与ASTM D3359-2017《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Measuring Adhesion by Tape Test》。其原理是通过刀具在涂层表面划制垂直交叉的网格,使用胶带剥离后,根据网格内涂层的脱落程度评级。
操作时,首先根据涂层厚度选择合适的划格刀具——涂层厚度≤60μm时用1mm间距刀具,60-120μm用2mm,>120μm用3mm。划格时需保证刀具垂直于试样表面,深度达到基材(金属或塑料等),形成10×10个网格。划完后用软毛刷轻轻刷去网格内的碎屑,避免破坏涂层。
接下来粘贴胶带:需使用符合标准的压敏胶带(如3M 600胶带),将胶带完全覆盖网格区域,用手指按压确保胶带与涂层紧密贴合,然后在90秒内以45°角快速撕离胶带。最后根据GB/T 9286的评级标准判定结果:0级为网格边缘完全光滑,无任何涂层脱落;5级为涂层大面积脱落,网格内几乎无残留。
划格法适用于涂料、塑料、木材等基材的涂层检测,尤其适合生产线快速抽检。需注意的是,刀具需保持锋利,若划格时出现毛刺,需更换刀具;胶带的粘度需符合标准,避免因胶带粘性不足导致结果偏差。
划圈法:传统的色漆与清漆附着力检测方法
划圈法是我国较早采用的漆膜附着力检测方法,对应标准为GB/T 1720-1979(198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其原理是利用划圈仪上的硬质钢针(针尖曲率半径0.1mm),在涂层表面划制同心圆,通过观察划痕内涂层的脱落情况评级。
操作步骤:将试样固定在划圈仪的工作台上,调整划针压力至1000g(若涂层较薄,可适当调整,但需在报告中说明)。启动划圈仪,划针从中心向外划制至少10个同心圆,划痕间距为1mm。划完后,用毛刷清除划痕内的碎屑,然后根据标准评级:1级为划痕内无任何涂层脱落;7级为涂层完全脱落至基材。
划圈法主要适用于色漆、清漆等传统涂层的检测,尤其适合实验室对涂料配方的性能评估。需注意的是,划针针尖易磨损,每次检测前需检查针尖是否锋利,若针尖变钝,需及时更换;试样表面需平整,否则会导致划痕深浅不一,影响结果判定。
拉开法:定量检测涂层结合强度的精准方法
拉开法是唯一能定量测定漆膜附着力的方法,对应标准包括GB/T 5210-2006《色漆和清漆 拉开法附着力试验》与ISO 4624:2002《Paints and varnishes - Pull-off test for adhesion》。其原理是通过拉力机将粘结在一起的两个试块拉开,测量涂层与基材或涂层间的剥离力,计算单位面积的附着力(以MPa表示)。
操作流程较为复杂:首先制备试块——通常采用两个直径50mm的金属试块(如铝合金、不锈钢),其中一个试块表面涂覆被测涂层,另一个试块用粘结剂(如环氧树脂)与涂层表面粘结。粘结后需养护至粘结剂完全固化(一般24小时以上)。
然后将试块安装在拉力机上,以1-5mm/min的匀速拉伸,记录拉力机显示的最大拉力值。附着力计算方式为:附着力=最大拉力/试块粘结面积(通常为19.63cm²)。若拉伸时破坏发生在涂层与基材之间,结果为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若破坏发生在涂层内部,则为涂层的内聚力。
拉开法适用于金属基材的高性能涂层(如防腐涂层、航空涂层)检测,尤其适合需要定量数据的项目。需注意的是,粘结剂的强度需高于涂层的附着力,否则会导致粘结剂先破坏,无法得到准确结果;试块的平行度需严格控制,避免拉伸时出现偏心负荷。
滚轴法:软质基材涂层的针对性检测方法
滚轴法对应标准为ASTM D4541-2017《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ull-Off Strength of Coatings Using Portable Adhesion Testers》中的滚轴胶带法,主要针对软质基材(如塑料、橡胶、皮革)的涂层检测。其原理是通过滚轴对胶带施加均匀压力,增强胶带与涂层的贴合度,再剥离胶带观察脱落情况。
操作步骤:首先用刀具在涂层表面划制十字划痕(深度至基材),形成“X”形。然后将压敏胶带沿划痕方向粘贴,用标准滚轴(重量2kg)在胶带上来回滚压两次,确保胶带与涂层完全贴合。静置1-2分钟后,以180°角缓慢撕离胶带(撕离时间控制在1-2秒)。
结果评级根据ASTM D4541标准:0级为无涂层脱落;1级为划痕交叉处有少量脱落;2级为划痕边缘有少量脱落;3级为涂层部分脱落;4级为涂层大面积脱落。滚轴法的优势在于能模拟软质基材在实际应用中的受力情况,避免因基材变形导致的检测误差。
需注意的是,滚轴的压力需均匀,避免局部压力过大;胶带粘贴时需无气泡,否则会影响贴合效果;软质基材需固定在刚性支撑物上,防止拉伸时基材变形。
划痕法:硬质涂层的临界负荷检测方法
划痕法对应标准为ASTM D1654-2016《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Painted or Coated Specimens Subjected to Scratching》,主要用于硬质涂层(如陶瓷涂层、金属镀层、耐磨涂层)的附着力检测。其原理是用划痕仪的硬质针头(如金刚石针头)施加渐变负荷,在涂层表面划制划痕,观察划痕处的涂层破坏情况(如剥离、开裂),记录临界负荷(即涂层开始破坏时的最小负荷)。
操作时,将试样固定在划痕仪工作台上,调整针头与试样表面的接触压力(初始负荷一般为0.5N),然后以10mm/min的速度移动工作台,同时逐渐增加负荷(负荷范围通常为0.5-100N)。划完后,用显微镜观察划痕处的涂层状态:若划痕处无任何破坏,说明附着力良好;若出现涂层剥离或开裂,对应的负荷即为临界负荷。
划痕法的优势在于能评估涂层的抗划伤能力与附着力的关系,尤其适合需要耐磨损的涂层(如刀具涂层、汽车发动机涂层)。需注意的是,针头的硬度需高于涂层(如金刚石针头用于陶瓷涂层),否则会导致针头磨损;试样表面需光滑(粗糙度Ra≤0.2μm),否则会影响划痕的连续性。
01. 环庚三烯检测
02. 调味品烧烤料检测
03. pbtpc塑胶原料检测
04. 厚度方向性能钢板检测
05. PVC壁纸检测
06. AG01原料检测
07. hdpe100原料检测
08. 黑胡椒调味包检测
01. 生榨米粉添加剂检测机构
02. 98浓硫酸检测机构
03. 生发型育发液检测机构
04. 废弃血浆检测机构
05. 沸腾鱼用料检测机构
06. 间氯苯甲酸钠检测机构
07. 氯化铕检测机构
08. 牛肉高汤添加剂检测机构
09. 次亚硫酸钠检测机构
10. 半发面烧饼添加剂检测机构
Copyright © WEIXI 北京微析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ICP备案:京ICP备2023021606号-1 网站地图(XML / TXT)